百加百
倒閉
第三場
2015年12月7日
北辰財富中心
昆明百加百汽車服務連鎖集團
新聞發佈會上,邰龍江面露難色。
● “百加百倒閉瞭!”“老板帶著錢跑瞭!”……12月3日,各大媒體對“昆明百加百突曝倒閉,數百維權會員哄搶店面”的事件進行瞭報道。一時間,“百加百事件”成瞭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
● 報道刊發後,12月4日,又有百加百相關負責人公開向媒體表示:該企業並非倒閉而是大股東入駐,顧客退卡事宜12月16日可進行,而積分兌換事宜還在研究。
● 但昨日,事情再次出現反轉——坊間傳言已經跑路的昆明百加百汽車服務連鎖集團負責人邰龍江終於露面。新聞發佈會上,他反復解釋,自己並沒有玩失蹤,隻是最近一直在配合公安機關的調查取證。不過,對於會員權益的保障,他給出的答復是:此前公司的確與香港某公司達成戰略投資共識,但出現這樣的情況後,香港公司已決定暫停投資。因此,百加百公司“暫時不敢,也無力承諾會員後續問題”。
疑問
1 百加百靠什麼盈利?
昨日的發佈會上記者瞭解到,2012年,從歐美等國調研回國的邰龍江,決心結合國內市場打造全新的“汽車、生活、金融O2O服務平臺”。據介紹,這一連鎖平臺的構想,是通過免費或低價洗車增加店面客流,以顧客購買5000元,1萬元,2萬元不等的洗車美容套餐,贈送相應積分或提供聯盟商傢增值服務等方式,吸納高端會員。
那麼,在這種商業模式下,公司如何盈利呢?邰龍江解釋說,通常,店面的房租及技師工資是固定成本開支,服務越多的客戶,相應的成本越低。“我們會把相關材料成本降到最低,比如百加百美容套餐,會員卡內包含的相關服務材料成本不足辦卡金額的10%,而且贈送的積分中,隻需占比30%的積分兌換除油卡之外的其他商品或服務項目,即可實現公司盈虧平衡,甚至略有盈利。”邰龍江透露,除會員客戶外,店面還有50%以上的非會員,在以現金洗車或購買其他商品及服務項目時,也能實現一定的盈利。
疑問
2 為什麼會入不敷出?
既然有盈利模式,那為什麼最終入不敷出呢?
對此,邰龍江給出的解釋是:“2013年公司開始打造這個平臺時,欠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6000多萬元,目前已經還貸4200萬元。不過今年4月底至10月份,門店數量增至69傢,但店面客戶平均流量銳減,使得店面營業收入大大降低,開支卻成倍增長。再加上公司運營成本過高,最終導致公司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
邰龍江說,今年8月起,主要石油公司控制不記名加油卡銷售數量,導致公司無法大量采購加油卡。後來,公司采取瞭相應措施,但仍無濟於事,部分會員因無法及時兌換,到店爭吵甚至出現退卡情況,給店面銷售帶來瞭巨大的負面影響。而這也正是後期傳言百加百面臨倒閉、老板跑路以至於爆發哄搶事件的導火索。
疑問
3 會員權益如何保障?
至於外界一直說有新公司要入駐或是並購,邰龍江告訴記者,今年11月,公司的確與香港某公司達成瞭戰略投資共識,計劃對百加百戰略投資1500萬美元,待12月份相關法律、財務事務辦理完畢,首批資金即可進入。但是,目前出現瞭這樣的情況,香港公司已決定暫停投資。
對於目前社會最關註的會員後續問題,邰龍江表示,哄搶事件的發生,給百加百帶來瞭毀滅性的打擊。從各個零售店到總部辦公室,甚至是部分員工宿舍,幾乎所有商品,甚至還有員工的私人物品,均遭到瞭不明人士哄搶,很多房東業主不願讓他們繼續開店,因此,就會員所關註的積分兌換或是退款問題,公司暫時不敢,也無能力有所承諾。“粗略估算,公司在此次事件中損失達5000萬元。目前,公司正在積極尋找投資人,得到經費後由我們自己經營。屆時,百加百有可能維持之前對客戶作出的承諾。但如果無人願意出資,隻好交給第三方公司來解決,我們也會與其洽談,盡量將顧客的損失降到最低。”
而對於拖欠的員工工資,邰龍江表示,將在7~10日內進行統計核算,並發放臨時生活費。待所有員工簽字確認後,公司會在春節前發放一部分工資,最遲到明年6月份發放完畢。同時,最近公司會陸續啟動幾傢店面,並且收取相應的清洗費,讓員工有班上,有飯吃,也請廣大市民和百加百的會員,對上千名員工伸出援助之手,幫他們渡過這個難關。
再次走訪 百加百部分直營店自己洗車維持生計
昨日,記者再次走訪5傢百加百洗車美容店發現,大多門店處於關門歇業狀態,有的甚至已經人去樓空。但其中,位於北市區的百加百頤高店和楚春店兩傢直營店還在繼續營業,隻不過此前門頭上顯眼的“百加百”標牌已被摘除。
頤高店代理店長夏先生告訴記者,12月2日,店裡的洗車設備、電腦、美容裝飾品都被突然湧來的人群搬空。而且當天晚上,店員下班時給店門上瞭鎖,但第二天一早到店時發現,鎖被撬爛,店內的櫃子、桌子也被搬空,就連小小的座機電話都沒放過。夏先生說,目前店內還有9名員工,大傢已有3個月沒拿到工資瞭,但“百加百事件”發生後,員工並未離開,仍然跟著店長堅守“陣地”。
為瞭解決員工最基本的生活問題,夏先生從好朋友的洗車行借來一套洗車器,“給那些辦瞭卡的會員洗車,一輛收費20元。來我們店洗車的車主都是熟客,大傢對我們的狀況也理解。”夏先生說,公司沒出事前,每天平均可以洗50輛車,生意好時70輛都沒問題,但現在每天隻有20輛車,洗完車的費用也隻夠交水電費和解決員工的吃住問題。
相關新聞
車主多種手段維權
律師提醒保持理智
“百加百事件”爆發後,上千名車主組建起瞭多個維權群,平均每個群人數都有400~500人,而且大部分車主還按照“xx店充值xx損失xx”的格式修改瞭自己的昵稱。這些維權群幾乎每天從早到晚都有人在發言,有人講述自己“上當受騙”的經歷,更多的人則在討論下一步的維權方案和手段……往往是一有最新動態,群裡便議論紛紛。
記者發現,在這四五百人的維權群中,每天都有新增或退出的成員。一些退出的車主表示,現在群裡很亂,就連到底該怎樣維護自己的權益,大傢都有很大分歧。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車主告訴記者:“有時5分鐘不看手機,就有近百條微信,打開一看,其實沒多少實質性內容。而且因為意見不同,在群裡吵架的大有人在。近幾天,還有一些廣告商趁亂而入,在群裡發些與此事無關的廣告。”記者發現,群中的車主,有的主張通過司法程序來解決此事,有的則持觀望態度,也有少部分情緒較為激動的車主希望通過在車上粘貼維權車標等方式來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對此,雲南大韜律師事務所黃建軍律師表示,現階段還是建議受害車主到公安機關報案,如實反饋自己的情況。黃律師說,每個車主反映的情況都有助於公安機關對整個事件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確定事件的性質,如果該案件屬於刑事案件,車主可根據公安機關的刑事訴訟程序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如果屬於民事案件,建議車主組團到法院走相關的司法程序。“不管采用哪種方式,最終還是要回到正常的司法程序,所以車主在這種時候更要冷靜,不要做出過激行為。”
春城晚報記者 張曉橙 文 翟劍 攝